面向对象(中)
继承性
1.继承性的好处
- 减少了代码的冗余,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 便于功能的扩展。
- 为之后多态性的使用,提供了前提。
2.继承性的格式
class A extends B{}
A:子类、派生类
B:父类,基类
3.子类继承父类以后有哪些不同?
体现:一旦子类A继承父类B以后,子类A中就获取了父类B中声明的所有的属性和方法。
特别的,父类中声明为private的属性或方法,子类继承父类以后,仍然认为获取了父类中私有的结构。只有因为封装性的影响,使得子类不能直接调用父类的结构而已。
子类继承父类以后,还可以声明自己特有的属性或方法:实现功能的拓展。
子类和父类的关系,不同于子集和集合的关系。extends:延展、扩展
4.Java中继承性的说明
- 一个类可以被多个子类继承。
- Java中类的单继承性:一个类只能有一个父类
- 子父类是相对的概念。
- 子类直接继承的父类,称为:直接父类。间接继承的父类称为:间接父类
- 子类继承父类以后,就获取了直接父类以及所有间接父类中声明的属性和方法
5.java.lang.Object类的理解
- 如果我们没有显式的声明一个类的父类的话,则此类继承于java.lang.Object类
- 所有的java类(除java.lang.Object类之外)都直接或间接的继承于java.lang.Object类
- 意味着,所有的java类具有java.lang.Object类声明的功能。
方法的重写(override / overwrite)
1.重写:子类继承父类以后,可以对父类中同名同参数的方法,进行覆盖操作
2.应用:重写以后,当创建子类对象以后,通过子类对象调用子父类中的同名同参数的方法时,实际执行的是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
3.重写的规定:
方法的声明: 权限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throws 异常的类型{
//方法体 }
约定俗称:子类中的叫重写的方法,父类中的叫被重写的方法
① 子类重写的方法的方法名和形参列表与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方法名和形参列表相同
② 子类重写的方法的权限修饰符不小于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权限修饰符
特殊情况:子类不能重写父类中声明为private权限的方法
③ 返回值类型:
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void,则子类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只能是void
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A类型,则子类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可以是A类或A类的子类
父类被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基本数据类型(比如:double),则子类重写的方法的返回值类型必须是相同的基本数据类型(必须也是double)
④ 子类重写的方法抛出的异常类型不大于父类被重写的方法抛出的异常类型
子类和父类中的同名同参数的方法要么都声明为非static的(考虑重写),要么都声明为static的(不是重写)
super关键字的使用
1.super理解为:父类的
2.super可以用来调用:属性、方法、构造器
3.super的使用:调用属性和方法
- 我们可以在子类的方法或构造器中。通过使用”super.属性”或”super.方法”的方式,显式的调用父类中声明的属性或方法。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省略”super.”
- 特殊情况:当子类和父类中定义了同名的属性时,我们要想在子类中调用父类中声明的属性,则必须显式的使用”super.属性”的方式,表明调用的是父类中声明的属性。
- 特殊情况:当子类重写了父类中的方法以后,我们想在子类的方法中调用父类中被重写的方法时,则必须显式的使用”super.方法”的方式,表明调用的是父类中被重写的方法。
4.super调用构造器
- 我们可以在子类的构造器中显式的使用”super(形参列表)”的方式,调用父类中声明的指定的构造器
- “super(形参列表)”的使用,必须声明在子类构造器的首行!
- 我们在类的构造器中,针对于”this(形参列表)”或”super(形参列表)”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出现
- 在构造器的首行,没有显式的声明”this(形参列表)”或”super(形参列表)”,则默认调用的是父类中空参的构造器:super()
- 在类的多个构造器中,**至少有一个类的构造器中使用了”super(形参列表)”**,调用父类中的构造
子类对象实例化的全过程
1.从结果上来看:(继承性)
- 子类继承父类以后,就获取了父类中声明的属性或方法。
- 创建子类的对象,在堆空间中,就会加载所有父类中声明的属性。
2.从过程上来看:
当我们通过子类的构造器创建子类对象时,我们一定会直接或间接的调用其父类的构造器,进而调用父类的父类的构造器,...- 直到调用了java.lang.Object类中空参的构造器为止。正因为加载过所有的父类的结构,所以才可以看到内存中有
- 父类中的结构,子类对象才可以考虑进行调用。
- 明确:虽然创建子类对象时,调用了父类的构造器,但是自始至终就创建过一个对象,即为new的子类对象。
四种访问权限修饰符
| 修饰符 | 类内部 | 同一个包 | 不同包的子类 | 同一个工程 |
|---|---|---|---|---|
| private | √ | |||
| default(缺省) | √ | √ | ||
| protected | √ | √ | √ | |
| public | √ | √ | √ | √ |
多态性
1.对象的多态性: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只适用于方法,不适用于属性
1 | |
2.多态的使用(虚拟方法调用):当调用子父类同名同参数的方法时,实际执行的是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
在编译期,只能调用父类中声明的方法。但在运行期,我们实际执行的是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
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3.多态性的使用前提:
- 类的继承关系
- 方法的重写
1 | |
总结
- 若子类重写了父类方法,就意味着子类里定义的方法彻底覆盖了父类里的同名方法,系统不可能把父类里的方法转移到子类中
- 对于实例变量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使子类里定义了与父类完全相同的实例变量,这个实例变量依然不可能覆盖父类中定义的实例变量。
方法的重载和重写
从编译和运行的角度看:重载是指允许存在多个同名方法,而这些方法的参数不同。编译器根据方法不同的参数表,对同名方法的名称做修饰。对于编译器而言,这些同名方法就成了不同的方法。它们的调用地址在编译期就绑定了。Java的重载是可以包括父类和子类的,即子类可以重载父类的同名不同参数的方法。
所以对于重载而言,在方法调用之前,编译器就已经确定了所要调用的方法,这称为“早绑定”或者“静态绑定”。
而对于多态而言,只有等到方法调用的那一刻,解释器才会确定所要调用的具体方法,这称为“晚绑定”或“动态绑定”。
instanceof关键字的使用
a instanceof A:判断对象a是否是类A的实例。如果是返回true;如果不是,返回false。
Object类的使用
- Object类是所有Java类的根父类
- 如果在类的声明中未使用extends关键字指明其父类,则默认父类为java.lang.object类。
- Object类(属性、方法)具有通用性。
- Object类只声明了一个空参构造器。
Object类的方法
| 方法 | 说明 |
|---|---|
| equals() | 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
| finalize() | 垃圾回收方法,垃圾收集器回收垃圾之前自动调用 |
| toString() | 对象打印时调用,返回类名和它的引用地址 |
| getClass() | |
| hashCode() | 取得Hash码 |
==和equals的区别
- ==既可以比较基本类型也可以比较引用类型,对于引用类型就是比较内存地址。
- equals它是属于Object类里面的方法,如果该方法没有被重写过默认也是==;我们可以看到String等类的equals方法是被重写过的,而且String类在日常开发中用的比较多,久而久之,形成了equals是比较值的错误观点。
- 具体要看自定义类里有没有重写Object的equals方法来判断。
- 通常情况下,重写equals方法,会比较类中的相应属性是否都相等。
单元测试的使用
创建Java类,进行单元测试。
- 方法的权限是public
- 提供公共的无参构造器
声明单元测试方法
方法的权限是public,没有返回值,没有形参
此单元测试方法上需要声明注解:@Test,并在单元测试类中导入:import org.junit.Test
声明好方法后,就可以在方法体内测试相关的代码
包装类的使用
针对八种基本的数据类型定义相应的引用类型—包装类,有了类的特点就可以调用方法。
| 基本数据类型 | 包装类 |
|---|---|
| byte | Byte |
| short | Short |
| int | Integer |
| long | Long |
| float | Float |
| double | Double |
| boolean | Boolean |
| char | Character |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